基层法庭身处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面对家长里短的“小案”、急难愁盼的“琐事”,泾源县人民法院泾河源人民法庭始终坚持“案案用心办、件件求实效”的实质解纷理念,将司法为民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以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司法服务,把一桩桩民生小案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温情调解护幼解“心结”
“法官,我们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马某与赵某的离婚纠纷中,双方因子女抚养权、财产分割方式争执不下。承办法官敏锐地发现,夫妻矛盾背后是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深切担忧。
为彻底化解双方矛盾,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理解他们的情绪和立场,将情理与法理相融合,针对双方犯难的抚养权问题展开释法说理,从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建议双方综合考虑孩子读书、生活、居住环境及经济能力等因素,理性看待问题,让孩子不因双方婚姻关系终结而受到影响。
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堆积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包袱终于卸下,同意各让一步,就离婚、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在解除双方婚姻关系后,确定两个子女由马某抚养,赵某对孩子享有探视权,双方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接受,并对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表示感谢。
泾河源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注重运用调解方式化解家事纠纷,帮助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化解矛盾,减少情感伤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公正判决兑现群众“救命钱”
“这笔医疗费对我们家太重要了,感谢法庭为我们讨回公道。”原告刘某收到被告马某支付的医疗费后,向法官连声道谢。
半个月前,刘某因被马某打伤,花费数千元治疗。调解时,马某态度强硬,双方因为医疗费赔偿问题一度陷入困境。“我没钱,法院判了也不给。”调解无果后,泾河源法庭法官迅速开庭审理,查明被告马某因原告与其女儿有矛盾心怀怨气,事后不能冷静处理,单方殴打原告刘某致其受伤,应当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故判决马某赔偿刘某全部医疗费。
为确保判决落地有声,法官在送达判决书时向马某同步释法,说明逃避履行将被纳入失信名单,影响子女升学就业等后果。10天后,马某主动到法庭付清赔偿款,刘某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兑现。
泾河源人民法庭坚持“调判结合”,对蛮横者“刚”到底、对困难者“暖”到位,用“判得公、执行快”兑现正义,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云端解纷“快捷键”减诉累
“法官,我在外地打工,开庭我也回不来,这1万元是不是就要不来了?”近日,泾河源人民法庭书记员接到原告陈某的电话,听到电话那头犯难的声音,答复道:“没有关系,你搜索微信小程序‘多元调解’,点进去之后实名认证,我们可以进行远程调解,您不用到法庭也能解决纠纷。”“还可以这样,真是太好了。”陈某如释重负道。
案件处理当天,法官通过人民法院多元调解小程序与陈某实现远程连线,灵活运用科技手段“智慧审判”,将庭审搬上“云端”,在线核实证据、厘清借贷事实,并耐心向双方分析诉讼成本和风险,仅用1个多小时,双方就在线达成调解协议,约定还款方案。法庭同步出具电子版的调解书,并通过送达平台推送给双方当事人,让当事人实现诉讼过程“零跑腿”,为当事人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