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海原县法院被确定为薄弱法院以来,进一步理清思路、压实责任,坚持以提升审判质效为抓手,从矛盾源头化解纠纷,充分发挥网络审判效能,便捷高效服务,让当事人获得司法便民服务幸福感和获得感。
化解 法官调解护亲情
近日,海原县法院受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叔侄因为土地纠纷大打出手,家人不仅不出手制止劝和,反而加入殴打,不断激化矛盾。因为一点土地,双方不愿意让步,如何打通“堵心地”成为摆在法官面前的难题。
“法官,我们两家矛盾太深了,这件事根本不可能解决。我侄子用铲车将土倒在我家地里,我去制止,却被嫂子和侄子殴打,你们能想象我的处境吗?”原告李某某情绪激动地说。
“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互相殴打给双方均造成了伤害,法院很好作出判决,但你们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解决。我通过郑旗乡政府、郑旗派出所多次了解你们的情况,准备让人带着你侄子被告李某上门道歉,你们双方各让一步,我们的目的是真正化解矛盾。”海原县法院院长徐青山通过情理和法理的角度,耐心向当事人释法说理。
“既然小辈愿意低头认错,我愿意接受道歉。”原告李某某说道。最终,被告李某、罗某某赔偿原告李某某各项损失10251.07元,并在海原县法院院长徐青山以及法官李燕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徐青山说,郑旗乡离县城较远,作为一名法院老兵,到当事人家中调解纠纷,化解双方恩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责无旁贷。
截至目前,海原县法院通过与行业部门、基层村(居)干部联合调解、化解案件2595件,化解率达到88.48%。
今年以来,海原县法院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通过“人民调解+特邀调解+速裁”方式,巧抓“前端”、善抓“中端”、力抓“后端”,在各端深化调解思维,通过“治未病”“开良方”,让群众的矛盾实实在在化解、真真切切解决、圆圆满满回家。
管案 审执质效趋优向好
近日,海原县法院五楼党组会议室传出讨论声,这里正在召开每周的领导班子例会。为更好地分析审判质效短板,该院党组建立起“日督促、周通报、月分析”机制,即每天对临界案件进行提醒督办、每周制作质效情况通报、每月进行审判态势运行分析。
“薄弱之‘薄’,核心在业务。上诉案件多、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高,案件质量问题堪忧,一直是压在干警们心头的一块石头。要想抓住审执质效提升的‘牛鼻子’,关键还是在审判管理上。”海原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青山说。
将上诉率、发改率较高的案件类型和承办法官纳入监管范围,明确案件出现瑕疵或者错误后需要承担的责任。建立严格审限审批、个案审限预警提示、审限过半督促、审限不足督办机制,将审限管理细化至每个具体案件,审管办实时监测,定期督办未结案件和审限不足5日等案件,限时要求报送未结案件最新进展情况,审限内结案率由2023年的94.17%提升为97.95%。健全“周通报月会商季考核年终评”机制,推进审判委员会和专业法官会议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将法答网、案例库的运用贯穿诉前调解和立审执各环节,通过会商会议集体学习新版指标体系、院长不定期旁听专业法官会议、召开发改案件专项分析会议等方式,倒逼案例检索、法答网使用、提交专业法官会议讨论、判后答疑等硬性要求落实,不断促进审执质效提升。
截至目前,法答网提问144次,向上级法院报送案例库案例69件,召开司法审判数据会商会议7次,召开审委会9次,讨论案件9件。
办案 让诉讼服务高效便民
近日,该院受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了解到被告人在外地,现场开庭将给其带来不小的诉讼成本,法官决定运用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采取互联网开庭的方式审理案件。
庭审前,通过云上共享法庭平台,被告与庭审现场成功连线。庭审时,实时录音录像、法庭调查、举证质证等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各方通过屏幕进行交流。最终,经过法官耐心调解,双方当庭达成和解。
“这是我第一次通过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参加庭审,从案件最初立案到最后审判都在网上进行,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我很满意。”远在外地的当事人在庭审结束后感慨道。
截至目前,海原县法院通过全流程“掌上办”网上立案1098件,音视频调解案件1273件,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