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严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依法办理生态环境领域诉讼案件814件,侵权行为人赔偿3392万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441公里,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作为“公共利益守护者”,全区检察机关聚焦重点抓办案,全力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023年,全区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969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36件,向法院提起诉讼53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服务大局,释放公益诉讼社会治理效能
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坐落在毛乌素沙漠南缘,是“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县,连年干旱少雨,天然草原生态环境脆弱,防沙治沙任务严峻。高某红等3人擅自占用盐池县高沙窝镇王吾岔自然村草原用于扩建经营砖厂,造成159.5亩草原遭到严重破坏。行政机关对3人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后,涉案草原生态长期未修复,构筑物也未拆除,土质沙化风险较大,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
盐池县检察院接到线索后,对盐池县自然资源局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及时督促整改。8个月后,盐池县检察院对该案开展“回头看”,发现涉案159.5亩草原全部完成场地平整、人工播撒草种等工作,土质沙化风险得到控制。
公益诉讼全面推进中,全区检察机关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检察工作融入保障黄河安澜、保护修复生态、加快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助力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
2023年,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服务保障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宁夏建设的意见》,聚焦检察工作服务保障我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不断提升办案实效,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司法保护水平。在全区部署开展黄河保护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共办理相关案件567件。与自治区水利厅联合部署黄河宁夏段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持续全面保护水资源。2023年,全区共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68件,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67件,督促行政机关清理固体废物34887.6吨,督促恢复治理水域562亩。持续开展“以‘检察蓝’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和“为民办实事、破解老大难”专项监督活动,紧盯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损害突出问题,办理专项监督案件984件。
能动履职,呵护民生民利
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检察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去年春天,银川市西夏区检察院办理相关案件时发现,辖区多个住宅小区业主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并被非法买卖和利用。该院向相关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加强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授权检察机关可以提起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1月25日,银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说,“有了公益诉讼,司法机关就可以主动作为,推动各方主体落实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等,全区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有力维护公共利益。2023年,全区检察机关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从严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依法办理生态环境领域诉讼案件814件,侵权行为人赔偿3392万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441公里,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持续深化线上线下食药销售领域监督,以“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保障农村食品安全”“两品一械”“消字号产品”专项监督为引领,立案办理食品和药品领域案件12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79件,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把握“国财国土”领域办案重点和监督难点,实现国有财产领域办案市级检察院全覆盖,共立案办理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保护领域案件83件。探索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公共安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特定群体权益保护等新增法定领域及其他新领域,共立案办理相关案件476件。
完善机制,形成公益保护合力
从一家“发声”到千家“回应”,在开展公益诉讼的路上,全区检察机关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形成社会公益保护合力。
全区检察机关主动向党委、人大等报告重要专项工作、重大专案情况,争取党委、人大更大支持,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自治区检察院推动跨区划协作机制建设,指导各级检察院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跨区划协作机制,实现公益诉讼跨区域共享协作。协同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六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会签《关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生态环境检察对接协作机制的意见》,凝聚跨区域检察监督合力,实现惩治犯罪与修复生态、纠正违法与源头治理、维护公益与促进发展相统一。全面落实“河长+检察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加强与河长办、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格局。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法学会的专业研究会——宁夏法学会公益诉讼法学研究会,融合全区公益诉讼理论专家学者、实务业务骨干、专业执业律师各方力量,为开展公益诉讼法学研究提供重要平台。
数字赋能,为公益诉讼插上“科技翅膀”
2023年8月,贺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人员发现,辖区部分加油站为吸引客户增加收益,提供加油后免费洗车服务,但是洗车的废水、生活污水等如何排放、有无相关资质许可却不得而知。
检察官考虑到,这类排污问题绝非个案,依靠人工走访、逐一排查,可能会遗漏某个加油站,人手不够,花费时间也较长。该院依靠“数据碰撞+线索筛查”,构建生态环境领域重点行业排污线索研判模型,通过加油站信息、证件办理信息、排污登记信息数据之间的碰撞、比对,针对辖区部分加油(气)站存在的既未办理排污许可证,也未进行排污登记,废水废气排放未被有效监管的问题,开展立案监督,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行业监管职责。
以科技赋能,让数据“说话”。2023年,全区检察机关推动公益诉讼与“数字检察”深度融合,发挥法律监督模型与大数据运用对重塑监督模式、提升工作质效的关键变量作用,建立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60个,立案578件。持续推进“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应用工作,全区注册“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654人,提供案件线索35件,构建起“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