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宁夏要闻 > 正文
架起群众连心桥,守护社会大平安——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综述
2025-03-29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3-29

  家有烦心事,邻里小摩擦,请“调解员”来评评理;解决不了的矛盾,找村里的“明白人”理清事儿;遇到困难、碰到问题,“面对面”全流程登记、受理、办理群众诉求,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智能,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重点,创造性提出“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按照矛盾纠纷“防、查、改、教、强、技、制、督、调、究”法治化路线图,系统推进全区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宁夏区、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以纵深推进、横向辐射、连点成面姿态,下好化解“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最多跑一地”的法治一盘棋,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

  固本强基高位统筹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区始终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坚持将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指导试点推进综治中心和“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示范带动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中央政法委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部署要求,统一规范了区、市综治中心基本规范,研究制订了县级综治中心建设指引,完善提升了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规范和村(社区)“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流程清晰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信息化目标,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在硬件上夯实基础、在软件上加强规范。各市、县(区)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建立党委领导、政法委统筹、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构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目前,全区22个县(市、区)、243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均已建成。

  在吴忠市,“1461”工作机制集中一线调解资源,“县、乡、村、网格”多头联动、多元联调,使九成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初、乡村一线。

  在固原市西吉县,村(组)治安保卫委员会持续建强,整合多方力量、协同化解矛盾的“1+1+3”基层法治经验受到人民日报关注。

  在银川市西夏区,各路资源被充分整合在综治中心、问题被解决在乡街基层、服务延伸到村组(小区)末梢,一盘牵头抓总、协调贯通、数据共享的棋势正在形成。

  在试点模板的示范带动下,全区各级综治中心立足自身区位特点,结合本地工作实践,进一步优化应用功能,突出实战效能。

  机制创新 多元融合

  “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我可以帮助解决……”盐池县盐州路街道龙翔社区治保会成员徐艳芳,每天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记录群众的基础信息、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排查辖区的问题隐患。

  像这样的治保会成员,在吴忠市有近6千名,他们从社区工作“小白”逐渐成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策宣传、服务群众的“多面手”。吴忠市以市县乡综治中心为“骨架”,充分调动退役军人、民兵组织、妇联执委、河渠林长、志愿者、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当好“千里眼”“顺风耳”“前哨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全量采集录入信息,做到“日清日结”。

  该市基层法治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红寺堡区建立完善“民兵连长+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其他力量”的“3+X”机制;利通区通过“AB岗”制度充分调动退役军人、基干民兵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青铜峡市灵活运用“三级联调”机制;同心县着力下好“统、情、排、化、宣”“先手棋”,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盐池县形成“周研判、周清单、周反馈、月分析”的工作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合成联动”,筑牢基层法治基座。

  全区各地综治中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融合“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系统构建以派出所主防警务协作为主线,与人民调解司法行政条线和治安保卫综合治理防线拧成“一股绳”的平急结合基层法治防范体系。银川市贺兰县以综治中心为依托,综合运用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创新打造“一分钟调解圈”,让中心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服务站”和回应群众诉求的“终点站”;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综治中心通过智能化平台参与治安防范,实现了“地面有网格、空中有监控”的治安防控格局;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在辖区村(社区)建立排查工作机制,组织治保委成员全面动态排查掌握辖区家庭、邻里关系等重点矛盾纠纷,定期综合分析研判,分类施策制定化解措施;固原市泾源县7个乡镇99个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治安保卫委员会全覆盖,“4+N”队伍体系解决乡村两级法治力量不足、不专业问题,一体联动下沉化解矛盾纠纷……

  宁夏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不断创新机制,加强与综治中心有机衔接。平安建设联创、社会治理联动、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正逐步形成。各级综治中心以便民利民为标尺,汇聚多元力量,力争做到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

  以“智”促“治” 协调贯通

  “民生社区治保委,我是兴泾镇综治中心,兴泾镇市场北侧个别营业房私拉电线,存在安全隐患,请尽快前往处置……”2月初的一天清晨,指挥调度大屏前,西夏区兴泾镇综治中心副主任马剑根据实时监控画面显示的情况,第一时间将问题通过指挥调度中心向治保委成员传达指令。

  与此同时,西夏区玫瑰园社区治保委成员赵平根据网格“帮代办”事项清单提示,到玫瑰园小区退休职工李叔家里帮助老两口收拾屋子,“二老子女常年不在身边,我就成了他们身边最亲近的‘干女儿’。”

  西夏区两级综治中心协调社会综治力量,重点走访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家政维修、政务代办、就医送药等精细化服务。同时,推行网格数字赋能,建成智慧小区906个,推动居民事务由“群众跑社区”为“服务到小区”,提升“一站式”服务信息化水平。还制定37条具体举措推动基层减负松绑,开展社区准入事项试点和社区综合窗口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准入审查制度和基层减负观察员制度,让各类综治力量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服务辖区居民。

  全区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搭建全区统一综治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向智能化跃升。海原县发挥“雪亮工程”、宁夏社会治理基层综合指挥平台、110接处警业务平台等信息优势,将党员、退役军人、“三官一师一员”、乡贤能人、妇联等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通过信息化平台、动态监测和协同机制实现风险隐患及早预警与妥善处置。灵武市依托数据基础底座,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协同,充分整合诉求受理渠道及基层综治力量,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网合一”治理体系……

  一砖一瓦一凿一砌,从传统治理转为数字治理,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服务,是顺应时代变迁、回应群众需求的躬身实践。宁夏社会治理基层综合指挥平台为基层综治力量安上“智慧触角”,智慧治理在全区蔚然成风。


【编辑】:赵怡舒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