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一直以来,海南省政法系统和有关单位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切实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为宣传报道海南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亮点,展示实践成果,海南政法新媒体联合法治时报推出《新时代新“枫”景——海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特别报道》,今天走进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
泡上一壶清茶,与乡亲们齐聚在大榕树下,唱几段韵味悠长的民谣,家住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的王阿姨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很是满意。“村里环境更美了,周围治安好了,邻里间的纠纷少了,日子过得很舒心。”近日,记者到村里采访时,王阿姨说起了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琐事不出门、小事不出组、烦事不出村”是施茶村的真实写照,也是石山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近年来,石山镇紧抓党建、乡贤、民谣“三剂良方”,以党建促和谐、乡贤化纠纷、民谣唱法治,在释法析理、情理交融中,有效化解辖区矛盾纠纷“千千结”。近日,石山镇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党建促和谐
矛盾化解在一线
王建平是一名党员,也是施茶村专职人民调解员,还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骨干。村民有了矛盾纠纷,都喜欢去“挂”他的“专家号”。
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昌道村,乡贤王汉国与村民一起话家常,及时了解化解村里矛盾纠纷 记者符传问 摄
“都是邻里,坐下来好好说,咱们把当年林地的事捋一捋。”记者在施茶村碰见王建平时,正赶上他忙着调解一块荒山林地没有土地确权而引起的土地界线纠纷。
这次的土地确权是个棘手问题。原来,施茶村村民王某雄与建新村委会昌道村王某义有一块林地因是荒山没有土地确权存在土地界线纠纷,拖了很久也没能解决。
为此,王建平几次实地勘查,又查阅当年的林改档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向当事人双方答疑解惑,帮助当事人捋清了林地的归属。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一致意见,并用火山石垒起分界线。
“针对山林土地、婚姻家庭等农村常见矛盾纠纷类型,镇里有专门的法治培训,帮助我们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成为百姓身边的用法参谋。”王建平说,面对复杂矛盾既要讲法又要说理,才能解群众“心结”。
现在,施茶村委会每个自然村都有调解员,还有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乡贤“五老”参与调解。在调解过程中,群众也可以选择自己较为信任的调解员介入。
近年来,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石山镇推行“党建+人民调解”工作路子,将人民调解纳入村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和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党建联络员调解机制,每个党建联络员包干一片区域的家庭,定期上门谈心交流,收集矛盾信息,化解纠纷。
近3年来,石山镇调解员共调处矛盾纠纷566宗,成功调处557宗,调处成功率达98%,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辖区和谐稳定。
乡贤化纠纷
确保小事不出村
过去,石山镇建新村因石头多土地少,土地纠纷不断。
“多亏有了乡贤帮忙调解,把村里修好了路,今年我的果园收入也差不多有6万左右,很不错了。”记者来到建新村委会昌道村,56岁的村民王厚昌告诉记者。
为了让村里的荔枝、黄皮产业走上规模化,部分村民提议,
要修建生产便道,把开荒的地利用起来,但便道占用了部分村民的地,遭到村民的反对。为此,涉事双方争执不休。
包户的党员们了解到事情原委,便找来王汉国商量。王汉国是建新村村民小组组长,也是热心村里公益、备受村民尊崇的乡贤。王汉国一户一户地走访,与村民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凭借他在外创业的经验、见识以及乡亲们信任的优势,村民很快就凝聚了共识。
多年来,村民之间出现矛盾纠纷,就愿意打电话给王汉国,请他主持公道。
像王汉国这样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乡贤还有不少。自2018年始,石山镇将乡贤说事调解的传统创新发展,牵头成立了村“乡贤说事团”,并创立“乡贤公约”准则,自觉践行“收集村情民意,反馈群众意见,协调邻里纠纷,促进乡村和谐”的职责。同时,石山镇构建“乡贤说事”工作机制,设置专门乡贤说事室,安排乡贤每周二、五固定在村调委会值班,接访有诉求和困惑的群众上门说说事。在说事调解过程中,群众也可以选择自己较为信任的乡贤介入。
民谣唱法治
创新调解方式载体
“社会家庭要和谐,民间纠纷找人来。按情按理矛盾排,有法有理促和谐……”在石山镇施茶村,提起这首《民间纠纷调解民谣》,几乎人人知晓。
近年来,在多方鼓励下,以施茶村为主的村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歌曲创作民谣,创作出许多法治类民谣,从此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普法民谣便在石山镇传开。
“我们编排了二十几个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包含山歌、儿歌、琼剧、八音演奏等。”施茶村乡贤协会志愿者王基光说,通过几年的乡村法治治理,施茶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事故不上访、不闹事、不打架斗殴、不吸毒。
“诚信友善邻里亲,平安和谐天地宽”……最近,一首首普法“民谣”再次在石山镇广泛传唱。
这是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石山派出所民警与村民一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轻松的曲调创作普法“民谣”,将法律知识、安防常识等融入其中。
近年来,石山镇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鼓励民间艺人和民歌爱好者编写《调解山歌》《三级联调促和谐》等17首普法“民谣”,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将法治意识融入群众生活,带进群众内心,传递新时代法治宣传“好声音”,打造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