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湾畔,白鹭成行;辽河两岸,沃野千里。
新时代的辽宁,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向振兴发展新突破阔步前行。
辽宁各级法院聚焦奋力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坚持能动司法,通过强化诉前调解、提升审判质效、提出高质量司法建议,打出一套诉源治理组合拳,努力将纠纷化解在第一线,力促一次性解决矛盾,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辽法实践,让辽沈大地盛开和谐之花。
无私奉献
践行新时代雷锋式“枫桥经验”
初冬的清晨,在抚顺市望花区建昌街27号楼前,老人们三五成群在社区广场中遛弯、健身,身穿红马甲的社区工作人员有的在检查下水井、有的在解答居民咨询,忙碌又有序,随处可见的宣传海报、雷锋语录等“雷锋元素”格外温暖。这个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地方就是雷锋社区。
“我们社区是雷锋生前所在连队驻地,当年很多居民都和雷锋有过交往,也和雷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党的二十大代表、雷锋社区党委书记吴振华告诉记者,社区里老年人、空巢家庭占比较高,为方便互相照顾,社区成立了“党员家庭代办站”,由社区里的退休党员担任“代办员”,帮助有需要的家庭代买日用品、代交水电费等。
哪里漏了水、谁家丢了东西、哪里发生了纠纷……居民们有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代办员”。而对于难以化解的纠纷,“代办员”会主动联系对接社区的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助力纠纷化解。
“有了法官的普法宣传,居民们的法治意识更高;有专业的特邀调解员,纠纷化解得更快、更好。”望花区和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瑞福对于抚顺中院的工作表示支持与感谢。
近年来,抚顺中院大力推进法官、特邀调解员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重点打造“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诉前调解工作品牌。其中,“老法官说法调解室”最有代表性。
据抚顺中院政治部主任孙杰介绍,抚顺中院与该市司法局密切协作联动,于2022年7月选聘首批特邀调解员,成立“老法官说法调解室”,聘请退休老法官参与调解,从法理、情理、事理、心理等多角度,推动诉前调解和矛盾化解工作。
张远程、吕明、程俭是“老法官说法调解室”的三员“干将”。
张远程今年72岁,精神矍铄,热情健谈。2012年退休后,他仍关注着法院的发展动态。2022年7月,抚顺中院领导联系他,希望能聘他为“老法官说法调解室”的一员。
“如今的年轻法官担子重、压力大,能帮得上忙,我也很乐意。”张远程很快便答应了,以新的身份重返法院。
“我在这里工作顺心、开心,也从两位大哥身上学到了很多。”程俭2022年刚退休,是三位中最年轻的。遇到矛盾纠纷时,哥仨常常在一起商量调解对策。
日前,特邀调解员吕明收到一起涉及养羊场纠纷的案件。该案中,周女士的丈夫生前与他人共同经营了一家畜牧企业。丈夫意外去世后,她无力代替丈夫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便提出协商“散伙”事宜。由于该企业制度不全、账目混乱、周转资金有限,2020年3月起,双方沟通未果且矛盾愈演愈烈,周女士遂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后,周女士不服,上诉至抚顺中院。
吕明收到案件后,经过认真阅卷并与当事人沟通,认为该案具备调解的可能性,便与其他特邀调解员共同研究调解方案。
“羊的数量有多少,投入和产出又是多少……”带着这些疑问,吕明等人与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驱车前往30多公里外的顺城区河北乡某村羊圈现场及当事人家中进行走访。从下午1点谈到5点,经营羊场的当事人被深深感动,表示愿意配合调解。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一起历经32个月的纷争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办案过程中,各位退休老法官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也让我们年轻法官深受感染,确实学到了很多。”抚顺中院立案庭法官徐灵灵说。
抚顺中院特邀调解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这样,他们在工作中续写“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的雷锋故事,知民忧、解民意,逐渐形成了人人争做“雷锋式调解员”的调解队伍,为法院解纷工作增添了一抹亮色。
据抚顺中院立案一庭庭长赵威介绍,该院成立“老法官说法调解室”以来,退休老法官们迎难而上,进行了大量诉前案件的调解工作,使得很多案件化解在诉前。成立至今,“老法官说法调解室”已调解400余件案件,调解成功180余件,其中包含多起再审案件和涉众民生案件,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辽宁各地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优化多元解纷服务,在司法为民的点滴工作中践行新时代雷锋式“枫桥经验”。
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邀请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称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被誉为“新时代的雷锋”的唐革军及其爱心团队进驻该院,成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经济的纠纷解决途径;凌海市人民法院大凌河人民法庭聚焦辖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构建“人民法庭+N”家事纠纷化解机制,维护婚姻家庭关系平等、和睦、文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东梁人民法庭立足民俗民情,打造“双语法庭”,法官们走进田间地头,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将便民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让司法温情走进百姓心间。
“如我在诉”
诉讼全程“全链条”解纷
作为新中国最早布局的重化工业基地之一,辽宁不少国有企业历史悠久,职工众多。建设初期,许多国企既管生产、又管生活,承担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暖、物业服务“三供一业”的情况较为普遍。
近年来,经过历次改革,国企的社会职能不断缩小。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各地政府将原有家属区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给地方。部分居民未能及时交纳物业费,由此引发了不少纠纷诉讼。
在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案件中,某物业公司通过招标投标入驻铁东区某小区提供物业服务。该小区是国企家属区,属于老旧小区,此前没有物业公司服务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业主们对物业公司的意见很大。有很多业主多次找到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反映该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问题。后物业公司就部分业主拒不交纳物业费问题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后,业主不服判决,纷纷上诉。
鞍山中院速裁团队受理案件后,经过了解,深深感受到了业主们的对抗情绪,决心妥善化解该系列案件。
速裁团队干警多次找到业主及物业公司进行“背对背”调解,以案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双方达成共建健康文明和谐小区的共识,告知物业公司应当秉持诚信,尽职尽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业主的要求。同时,业主亦应本着公平友善的理念,理解物业公司的难处,出现问题时积极与物业公司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并及时履行了协议。
案件虽结,但要想助力物业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才是关键。
为进一步为企业运行解决法律难题、保障业主权益,日前,鞍山中院速裁团队再次走进该小区,收集物业企业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了解业主的心声,现场解答法律问题。
该物业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表示:“鞍山中院法官为了我们的案子费了太多的心思,拉近了我们和业主之间的距离。感谢法院!”
近两年,鞍山中院积极推进多元解纷工作,选聘特邀调解员、驻院调解员和律师调解员,设立了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品牌调解员工作室等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室,全方位开展诉源治理工作。
针对法院调解化访的任务和重点,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举措,将诉前调解延展至二审立案前调解、判后答疑调解、信访接待调解,确立了“融合化、全链条、贯通式”的解纷模式,团结和带领全市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大局,系统构建起了“挺到诉前、落在诉中、延至判后”的解纷体系,成功让诉源治理在三燕大地收获丰硕成果。
凤城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努力构建内外联动联调机制,不断提升类型化案件多元解纷实际成效,通过打造专业化调解工作室,建立健全从前端调解到末端审判的“调解—速裁—精审”全链条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努力开启解纷加速度。
勇于创新
承担改革“领跑者”重任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法官在案件的处理上认真负责,多次组织调解,最终完美地解决了矛盾。大连法院真是太棒了!”日前,德国某电梯公司亚太区产品线管理总监罗伯特·史宾内克向大连开发区法院发来一段表示感谢的视频,感谢该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庭对于案件的高效化解。
2022年年初,德国某电梯公司将拖欠其服务费用的服务对象起诉至大连开发区法院自贸区法庭。接到案件后,法官张景馨积极做好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该企业很快拿到了对方的服务费。
“诉前调解极大地降低了诉讼成本,节约了诉讼时间,促进商事争议快速、高效化解,为大连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司法保障。”大连开发区法院自贸区法庭法官张景馨说。
新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港航物流产业……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以下简称“大连自贸片区”)2017年4月挂牌运行以来,积极践行大连市和金普新区各项举措,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承担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开放领跑者重任和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中成效显著。
“通过整合资源、拓展领域、健全机制、优化模式,大连自贸片区先行先试打造‘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平台,构建集诉讼、仲裁、调解、律师、公证等于一体的商事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全链条的法律服务生态圈。”大连自贸片区(保税区)管委会法治办工作人员雷作向记者介绍该片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一体解纷的各项举措。
2022年9月30日,大连开发区法院依托自贸区法庭成立DDR国际商事多元解纷中心,进一步提高片区涉外商事纠纷化解质效。
据大连开发区法院审委会专委谷晓霞介绍,该中心集约整合大连开发区法院自贸区法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分会、广东省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大连国际仲裁院、自贸商事调解中心等国内知名、业界权威的优质解纷机构,通过选派优秀法官、仲裁员、调解员、服务专员进驻,为市场主体提供诉讼、仲裁、调解等多元解纷服务,促进各类商事争议依法有效化解。
自中心成立之日至2023年6月底,有9件商事案件分流到东北亚(大连)国际商事仲裁调解中心申请仲裁,案件累计标的额超过3.05亿元。目前有6件案件已经作出仲裁裁决,1件调解,1件撤案,1件正在仲裁处理当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大连中院审判信息管理处处长、立案一庭负责人安静介绍,近年来,大连法院强力推进各项措施,将诉源治理、诉前化访、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院工作布局,实施“矛盾风险化解工程”和“强基工程”,打造“一站式全流程在线服务品牌”“司法服务乡村振兴品牌”,逐步构建起对接多部门、覆盖多领域的网格化多元解纷体系。
“为强化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大连中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案件诉前委派调解实施细则(试行)》实施,连续召开大连市保护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新闻发布会,并特别聘请了8名具有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的特邀调解员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诉前委派调解,充分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的引领、推动作用,提升解决纠纷的整体效能。”大连中院民四庭庭长吴欣欣介绍。
主动作为
司法建议推动“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在大量的司法案件中,密藏着“治理之钥”。
“我们不仅要办好每一起案件,还要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苗头性、共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发送司法建议,变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为提前预防、综合治理。”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王刚介绍,近年来,辽宁法院着眼“抓前端、治未病”,进一步抓实司法建议工作,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今年以来,辽宁高院成立司法建议工作专班,完善《关于加强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开展优秀司法建议评选活动,把司法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
针对今年一季度司法大数据中反映出的行政审判方面存在的问题,辽宁高院向辽宁省政府发送司法建议。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并第一时间就落实举措予以回复。
“6月1日起,沈阳三环内户口的摩托车主上牌照不用再起诉了,祝各位摩友早日‘辽A’!”刚上了车牌,小孟便在摩友群分享喜悦。
上个车牌还要起诉?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关于行政相对人诉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不履行颁发摩托车牌照职责的案件猛增:2021年有1700余件,2022年增至3000余件,2023年第一季度已达1530件。
据了解,早在1998年,沈阳曾明确规定市内五区摩托车不予办理牌照,2006年和2018年先后出台政策——对沈阳三环内“限摩”作出规定,对摩托车能否上牌并没有明确限制。但现实却是“三环内”仍然不能办理牌照,只能走司法途径解决。
面对激增的案件量,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导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向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出司法建议,促成沈阳公安机关开通12处摩托车注册登记便民服务点,有效避免近4000件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实现此类行政争议从源头实质化解。
大连海事法院建议拓宽船舶抵押登记许可范围,助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盘锦市大洼区人民法院建议建立法税机关协作机制,推动司法拍卖不动产涉税问题高效解决;北票市人民法院建议不动产登记中心明确涉诉案件的裁判文书是否需要落实原权利人的协助义务,保障当事人行使权利的便捷性和确定性……一份份司法建议,反映了辽宁法院主动作为,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切实推动纠纷源头治理的初心与坚持。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辽宁法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做好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展现司法更大担当和作为。”辽宁高院院长郑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