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村民“要说法”,她就来说法
2024-06-15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4-06-15

  用一本近万字的调研报告连接政策和村民、用法理和人情化解村里矛盾、为村民争取权益、建设一支“带不走”的乡村基层法治队伍。在辽宁省东港市,38岁的第一书记李金璘扎根在新兴街道土房北村,用“依法依规办事”护航乡村振兴,让法治文明的种子在村里生根、开花。

  政策和村民的“连心桥”

  2021年,时任辽宁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政治协理员、一级警长的李金璘被选派任丹东市东港市新兴街道土房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新书记上任迎来的却是村民质疑声:“两年时间够干啥,驻村书记来了又走,还不是为了镀金。”

  听了这话,李金璘决心未改。她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调研,形成近万字的驻村调研报告,又向村党总支书记王润春取经。

  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中青年党员骨干少,涉访涉诉事件较多,是李金璘对土房北村的第一印象。李金璘知道,只有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才能“驻”进百姓的心坎里。

  土房北村有水稻田2500余亩,田间土沟漏水渗水,村集体年年花钱修整,但治标不治本。李金璘在调研时了解到,村里的情况可以申请农田水利扶持项目,经申请最后获批。2023年初项目完工,衬砌主流渠道总长2510米,既节约日常维护成本,又提升了村内基本农田的灌溉效率。

  “驻村书记要把好的政策资源结合实际,真正惠民。”李金璘日夜奔忙,架起政策和村民的“连心桥”。她根据村民需求修缮村里设施30余处。环境改善,生活向好。村民把李金璘的辛苦看在眼里,渐渐认可这位“懂政策”的贴心书记。

f473086818b448eeab296728535c385d.jpg

  讲法说理顾人情

  驻村两年来,李金璘发现,农村的生产生活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对法的理解和使用。比如,一些村民可能会对政策法律有曲解、误解,三天两头到村里“要说法”;有的村民不懂如何讨回自己的权益;有的遇到纠纷就毫厘不让,把小事激化成大矛盾……

  要讲法理,也要讲人情,要化解矛盾,也要争取权益。村民王晓生和爱人在一起刑事案件中受伤。“发生这种事,村部应该出点钱。”李金璘坚持原则,“用村集体的钱来补贴医疗费没有依据,但村里绝对不会不闻不问。”她先申请街道领导协调医院缓交医疗费,后联系派出所了解案情和伤情鉴定。

  李金璘查阅法律条文,多方奔走积极申请司法救助。“虽然因为伤情没有达到救助标准不能获得救助金,但村里人知道了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李金璘说。

  “办事要按规矩,讲公平。”从人民警察到驻村第一书记,李金璘将法治思维带到驻村工作中,利用法治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法治乡风吹进寻常百姓家

  房子采光通风、院子田地排水等常见小事,解决不及时、不公平容易酿成积怨。

  刚刚驻村的第一个月,两户村民因建房挖沟发生口角。李金璘把民法典找出来,一字一句劝解:“建房挖沟时,应当与邻居房屋保持一定距离,不能影响邻人房基,不能将屋檐水或流水泻入邻人的土地或房屋,也不得影响他人通风、采光或生活。”

  “村民了解了法律规定之后,再从兼顾各方利益、邻里团结的角度做工作就会容易很多。”李金璘说。

  几件类似的事被妥善处理,村里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越来越浓。

  “我们村有2户村民获得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还有‘法律明白人’。”李金璘口中的“法律明白人”是我国在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带头人。他们中有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热心村民。“我结束驻村工作后,这些带不走的‘法律明白人’会把这种观念传下去。”李金璘说,在法治乡风里,村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编辑】:王锌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