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聚焦 > 法治建设 > 正文
西夏法院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9-04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4-09-04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银川市西夏区法院发挥司法职能,以司法服务助力企业解决创新创业创造的后顾之忧,为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强劲动能作出探索与实践。

  共建“一站点”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法治后盾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共有各类企业1000余家,产业领域类型多样、规模集聚发展。基于园区企业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和司法保护需求,西夏区法院联合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法学会等单位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运用“六站六联六治”工作机制,服务保障经开区“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接到宁夏某光伏公司报案,称宁夏某能源公司在委派劳动者从事硅材料灌料作业中虚报业务数量,涉及金额1100余万元。工作站第一时间委派银川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开展调查。因宁夏某能源公司对其员工虚报工作量的情况并不知情,各级审核人员亦不存在非法获利情形,公安机关认为宁夏某能源公司不构成刑事犯罪,决定不予立案。由于案件涉及金额高,对宁夏某光伏公司生产经营影响大,工作站组织6家成员单位会商研讨,并引导宁夏某光伏公司以不当得利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进行权利救济。

  西夏区法院知识产权“枫桥式共享法庭”并未急于立案,而是通知两公司负责人到工作站,向双方进行释法说理。调解过程中,法官提出可由双方财务人员根据材料入库、出库、自动化车间用料情况,结合财务记账凭证确定虚报的数量及金额,如无法核实或双方仍有分歧,法院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诉前鉴定。很快,双方对虚报多发的费用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法官分别站在双方角度释明在本案中双方各自存在的过错及疏漏,引导双方友好协商损失金额的责任承担。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这起涉案金额近千万元的案件仅用一个月便妥善化解。

  截至今年8月底,工作站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023件,结案480件,涉及经开区企业标的1.33亿元。

  保护知识产权

  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徐某某、马某某、赵某某均为某绿能公司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全资投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掌握企业的商业秘密,3人分别与用人单位签订保密合同和竞业限制合同。2022年底3人相继离职,企业按照保密合同和竞业限制合同按月向3人分别发放竞业限制补偿金。离职后的3人相约来到新疆某竞争企业工作,原公司得知后,针对3人违反竞业限制的行为,要求其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返还已领取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并赔偿违反竞业限制违约金。案件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进入西夏区法院。

  案件审理过程中,办案法官异地调取证据核实3人真实从业状况,在原公司进一步了解到3人现就职的新疆某竞争企业与其原就职企业某绿能公司即将有项目合作,机械化地一判了之不利于双方企业良好发展。鉴于此,法官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3位劳动者均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意见,该系列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西夏区法院知识产权“枫桥式共享法庭”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689件,其中在诉前阶段以调解方式成功化解142件。通过妥善处理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涉密者竞业限制、人才合理流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有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劳动争议妥善解决。

  服务人力资本

  破除劳动用工瓶颈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引领、人才驱动的人力资本支持。西夏区法院创新打造劳动争议审判专业品牌“李莉法官工作室”,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服务各类企业200余次,覆盖服务上万名企业职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法律智慧与力量。

  “您好,请问是李莉法官吗?想向您请教一个劳动法律问题……”来自兰州的李女士拨通了李莉的电话。经沟通了解,李女士被原单位辞退后,因原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遂申请劳动仲裁,但由于证据不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李女士看到西夏区法院微信公众号《李莉谈劳动》专栏中有一篇案例与自己的情况非常相似,于是想办法联系到李莉。电话中,李莉针对李女士的情况认真分析、详细解答,并从专业角度提出参考意见。在李莉的建议下,李女士准备收集证据材料向法院起诉。

  西夏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法院为“1”,与“社区+企业+工会+仲裁+劳动监察”联合构建“1+5”多元解纷模式,打造劳动争议审判专业品牌“李莉法官工作室”,并推出《李莉谈劳动》析法专栏,发布劳动争议专业文章52篇,累计浏览量超过10万。企业“点单”,法院“接单”。西夏区法院常态化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法院”普法宣传活动及法治讲座,结合劳务纠纷相关典型案例,向用人单位及职工“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普法。


【编辑】:赵怡舒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