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警察同志一次次上门调解,帮我解决了商家噪声扰民的困扰”“感谢你们帮我追回16万元”……一件件大小案件侦破告捷,一项项利企惠民服务展现担当,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承载着群众对宁夏公安机关的信任。
近年来,自治区公安厅始终把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全区公安机关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暖心警务,引领广大公安派出所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走深走实群众路线上下功夫、见实效,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公安机关提升参与基层治理能力,实现社区治理效能最优化。
集聚力量推动警务活动嵌入基层社会治理
在永宁县公安局闽宁派出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把时间拉回到20多年前。照片里,民警马旭东和几位村民坐在小板凳上聊着天。作为首批随西海固地区群众一同易地搬迁到这里的民警,马旭东不仅是闽宁镇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奇迹的参与者和守护者,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闽宁镇生根开花的助力者。
30年来,几代闽宁派出所民警积极发动和依靠群众,采取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走出了一条移民地区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特色之路。“来了这些年,我明白了,‘枫桥经验’就是和老百姓人在一起、心在一起,一起移民、一起挖地窝子、一起抗风沙、一起搞建设、一起振兴家园、一起致富发展。”马旭东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干部。为确保派出所工作有专人干、能干成事,自治区公安厅通过警力招录、机关警力下沉、轮岗交流等方式充实基层一线警务力量,推动在全区650个社区、2210个行政村落实“一社区一警两辅”“一村一辅警”,从根本上解决了“事有人干”的基础性问题。公安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与社区各方治理组织联系得更加紧密,切实把派出所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新招录的几十名辅警全部下沉一线,每个社区都有了片警,‘枫桥经验’落地有了更多触角。”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长城中路派出所所长张涛说。
深入推进公安改革,打造服务民生前沿阵地
“你们两家现在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次化解后不能再反复了。”11月6日,吴忠市公安局红寺堡区分局弘德警务室社区民警康鹏和辅警海宁从辖区居民何某某家走出来,长出一口气。此前,何某某与李某因农田灌溉发生矛盾纠纷,两家人差点动手。当天早上,康鹏叫上村干部分头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成功化解两人的矛盾。
推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落实好平安建设、产业帮扶、打击犯罪、化解矛盾……近年来,全区派出所民警走进田间地头,走入千家万户,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的大事小情。一个个家庭的“小和谐”“小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的“大平安”“大稳定”。
自治区公安厅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全面推行派出所“两不办理”机制(不办理刑事案件、不办理黄赌毒以及专业案件),确立派出所以管理、防范为主要任务,让派出所民警辅警真正沉在基层、战在一线,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安全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普法以及服务群众各项工作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从源头预防矛盾,引导群众凡事讲法,矛盾自然减少。近年来,全区公安机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5%以上,行政案件查结率上升19.88个百分点。
在全区推行“一室两队”和“一警多能”两种警务模式,各地利用社区民警“蹲点”在社区,熟悉辖区人、事、物的特点,因地制宜实行“属地派警、就近派警、同步派警”等工作机制,有效前移警务,缩短群众求助、矛盾纠纷类警情处警时间,真正让警力围着一线转、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切实提高派出所管理、控制辖区治安的能力。
自治区公安厅部署全区公安机关开展流动人口登记、居住证办理、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社区警务系统整合、开通互联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事项等工作,制定深化户政管理改革措施25条,依托社区警务工作设立代办点300个,12项户籍业务实现村级代办,服务困难群众办理、代领身份证等户籍业务3600余件。
全区实体运行户籍派出所均实现365天×24小时全天候便民服务,81项户籍业务录入自治区政务服务系统,为群众线上办理户籍业务59381件,窗口办理户籍业务176.62万件、身份证业务50.41万件。保障流动人口和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合法权益,实现全区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全天候便民服务群众满意度99%。
推动各方协同治理,织密社区治安防范网络
10月初,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蒋河村的公示栏前挤满群众,乡村义警队员赵治仁排在9月义警工作考核积分公示表的前列,一次性加了25分,其中,协助民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了5分,为案件侦办提供有利线索加了20分。
2021年以来,原州区公安分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乡村义警”社区警务品牌,依托各村警务室,在村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中,选取乐于奉献、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众,在头营派出所蒋河村警务室组建首批309人的“乡村义警”队伍,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紧急救助、法治宣传等工作。每月对义警队员的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并联合所在乡镇、村组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义警标兵”“优秀义警”给予适当奖励。
用积分管理机制充分挖掘民力“富矿”,激活基层社区警务群防群治末梢“神经元”,破解警力不足难题,是全区各基层单位的基本功。
西夏区“怀远义警”、北方民族大学“蓝衫反诈”联盟、盐池县“红盐义警”、金凤区“满城卫士”……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各地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统筹组织乡镇(街道)、社区(村)基层治理力量组成群防群治队伍2326支共42856人,对提供有效情报线索、热心寻人、参与化解矛盾及护学岗等工作的群众给予考核积分奖励,形成“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社区民警辅警、群防群治队伍提供有效线索数较去年同期上升27.72%。
永宁县公安局闽宁派出所、兴庆区公安分局新华街派出所、沙坡头区公安分局镇罗派出所等多个集体,刘谊、张美霞、梁维科、刘艳、李超等多名精耕细作社区警务工作的社区民警,被社会大众熟知。
以“枫桥”为标杆,从学“枫桥”,到创“枫桥”,让枫桥警务模式在全区落地生根。自治区公安厅制定印发《宁夏公安机关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全区“塞上枫桥公安派出所”评选命名办法》,每2年组织一次创建申报工作,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作为创建的基础和关键,对金凤区公安分局上海西路派出所等11个在服务社会治理、“微警务”服务管理、治安防控、综治警务联建、智能安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方面创出亮点、做成特色的派出所予以命名表彰,对在开展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10名社区民警辅警记个人二等功,对80名派出所社区民警辅警给予嘉奖奖励。
在一次次创建中,全区各基层公安机关也迎来一次次“比学赶超”的亮相机会,切实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个金名片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根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