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法学堂 > 政法时评 > 正文
用好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
2025-04-22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4-22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以“三农”为主题发布了一批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耕地保护、农村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特殊人群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大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检察机关以耕地保护为切入点,以公益诉讼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办案力度,通过案件办理督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在助力提升耕地质量、确保粮食产量上取得明显成效。

  例如,在此次发布的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督促农用薄膜污染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针对江西全省普遍存在的农用薄膜使用处置、回收利用监管不到位,废弃农用薄膜残留土壤污染耕地,威胁生态环境与粮食安全的问题,依法立案调查。为解决这一问题,检察机关多次走访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并开展磋商,督促主管部门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办、处罚力度,推动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建立健全长效工作制度机制,最终实现了对农用薄膜污染问题的系统治理,促推耕地质量提升,有力护航粮食安全。

  此案成效显著,启示检察机关:一方面,省级检察机关要对深层次损害公益难题直接立案,依法与省级主管部门开展问题磋商,建立省级层面的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协作工作机制,做好问题解决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下级检察机关要用好“检察建议+调研报告”办案模式,向同级党委、政府进行专项报告,推动建立全省范围内的执法监管协作机制,形成最大工作合力。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保障农村老年人群体合法权益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农村老年人权益保护案件,针对发现的管理漏洞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有助于切实保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助力维护乡村稳定安宁。

  例如,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诉毛某等人侵害农村老年人个人信息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在办理毛某等8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中发现公益受损线索,研判认为农村老年人个人信息存在被他人冒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随后立案。通过大数据建模,调取支付宝账户注册数据等信息,并对关键要素进行数据比对,锁定了317个案涉账户的具体信息。后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判令毛某等8人协助被侵权人注销涉案支付宝账户以消除风险,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最终,法院作出民事调解书确认了检察机关的全部诉讼请求,有效阻断了后续风险扩散,避免了安全隐患。

  农村地区留守老人防骗意识较弱,极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侵害的目标。此案的成功办理,启示检察机关在办理侵犯老年人群体权益刑事案件时,要高度关注背后可能存在的公益诉讼线索。对于严重侵害老年人群体个人信息权益和财产安全的案件,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作用,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消除风险隐患,切实筑牢农村老年人信息、财产安全防线。此外,检察机关要立足法律监督定位,积极开展源头治理,协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堵塞管理漏洞,共同推进相关问题的源头性解决,进而将公益诉讼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检察机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检察机关要自觉融入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与行政部门的协作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检察力量。


【编辑】:赵怡舒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