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银川 > 正文
西夏区综治中心:群众身边的一站式法治“解忧中心”
2025-04-03    来源:宁夏法治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04-03

  几条板凳、数杯茶水……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李先生家门前,企业代表、派出所民警与综治中心的调解员围坐一起,商讨土地征收赔偿事宜。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劝解,当事双方很快握手言和。

  近年来,西夏区践行“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资源整合在综治中心、问题解决在乡街基层、服务延伸到村组(小区)末梢,下好牵头抓总、协调贯通、数据共享“一盘棋”,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

规范建强区级综治中心阵地

  宽敞明亮的大厅、指引清晰的标识、温馨和谐的多功能服务区……记者走进西夏区综治中心,犹如进入“便民超市”,有进行诉前调解的,有提供法律援助的,还有引导群众对口接待的……紧张有序的工作画面,让这个百姓遇事“找个说法”的地方充满温馨。

  为高质高效开展矛盾化解工作,西夏区综治中心将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个中心资源整合为“一平台”,采取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整建制入驻,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部分职能常驻,住建、卫健等部门轮驻的模式,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充分释放综治中心系统治理效能,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解纷服务。

  2024年底,芳华园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代表韩某某、张某某听说西夏区综治中心能“一站式”解决,就来找“说法”。接到群众来访后,中心利用资源集成优势,联系建设施工单位实地调查取证,统筹住建、人社等部门,积极协调用工单位商讨解决方案,最终施工单位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发放韩某某、张某某等70名农民工工资115万元,为纠纷顺利解决画上句号。

“1+9+84+N” 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西夏区9个乡镇(街道)同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84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治安保卫委员会,各类调解组织全面开花,系统构建矛盾纠纷村(社区)防范发现“日清日结”,乡镇(街道)“一站式”化解“日清周结”,县(区)统筹化解“周清季结”的“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

  今年1月份,银川市多次发生地震,西夏区综治中心每日全覆盖调度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延伸会商至村(社区)治保委,调度指挥辖区治保委成员协助安抚群众,同时以“法治家园”为阵地延伸推进村组(小区)基层法治服务,有力维护了震后社会治安整体防控。

  西夏区综治中心有个“老肖调解室”,自2010年3月开始调解工作。调解室“主人”肖青山用心用情化解群众纷争,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近年来,西夏区出现了多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如“老王说和室”“老兵调解团”等,呈现出“品牌调解”处处开花的生动局面。

数据共享支撑社会治安整体防控

  西夏区坚持数字赋能,依托宁夏社会治理基层指挥平台,横向推动雪亮工程、“数字西夏”等智能系统及各职能部门视频资源接入政法专网,纵向联通区、镇街、村(社区)和全区4374名治保委成员手机终端,建成贯通“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综治指挥调度体系。同时,完善综治中心与110指挥中心、12345市民热线等平台联动机制,加强警情、诉情、舆情等搜集研判,及时掌握社会治安、信访维稳信息,一体防控化解社会风险隐患。

  在综治中心接待窗口开辟网上立案和互联网庭审服务点,让当事人享受“云法庭”服务。推行治保“二维码”,群众使用小程序“随手拍”就能将操心事、揪心事上报,使群众成为发现问题的前哨,让“民呼我应”插上“智慧翅膀”。

  “西夏区综治中心成立之初,也走过一段曲折之路:社会纠纷千头万绪综治中心可以吗?优质的调解员哪里找?当事人在外地又如何调解?等等,随着‘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的全面落实,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成,共享法庭的全域铺开,286名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会会员的全面下沉,曾经的疑问已陆续得到解答。”西夏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安风琴如是说。



【编辑】:赵怡舒
【来源】:宁夏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