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要闻 > 正文
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2024-10-09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4-10-09

  翻阅史册,1949年11月1日,公安部正式启用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印信。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人民公安擦亮金色盾牌,筑起守护平安的钢铁长城。

  静听岁月,1986年1月10日凌晨3时15分,我国第一通“110”报警电话铃声在广东省广州市响起。如今,电话报警、短信报警、网络报警……警务技术不断更新,只为接警“再快一秒”,人民群众安全保障“再多一分”。

  迈步征程,广大公安民警全力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措施落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铮铮誓言。

  放眼未来,人民法院、检察机关持续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努力办好民心向背的“小案件”,写好司法为民“大文章”。

  75载春华秋实,75载栉风沐雨。时代的变革赋予共和国崭新的活力,不变的“人民至上”底色让政法系统始终坚持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急难愁盼

  全面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经过铜官区综治中心调解,隔壁饭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我们不用过‘乌烟瘴气’的生活了。”家住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的张先生对前来回访的“铜心解纷”平台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铜陵市创新打造“铜心解纷”平台,将各级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联调中心“三心合一”,构建起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有效破解群众办事“进多扇门、找多个人、跑多趟路”等难题。今年以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7178件,成功调处7084件,化解率达98.69%。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满足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是政法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时代以来,全国政法系统深入践行法治为民宗旨,围绕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全面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对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持续深入推进司法救助工作,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司法救助2.1万件,决定救助1.8万件两万余人,发放救助金1.8亿元……

  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专项行动中,全国检察机关围绕实施方案确定11项行动重点,围绕就业、食药、社保、医保、住房、养老、环保、个人信息保护等民生热点,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高质效办好涉民生保障案件。

  为因地制宜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公安机关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访民情、解民忧、防风险、查问题、治乱点,建起一座座警民“连心桥”。

  司法行政机关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不断筑牢法治根基。

  法律服务更加便捷,人民群众法治信仰更加坚定。当前,各地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头雁效应”越来越突出,全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正在提升。

  深化减证便民

  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能远程视频办理公证,太方便了!”购房时因在国外工作无法返回重庆,一名当事人向重庆市两江公证处寻求帮助,通过海外远程视频方式办理了委托公证,解了燃眉之急。

  2023年以来,司法部推进首批150余家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创建工作,支持我国律所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立服务网点,遴选295家公证机构与驻外使领馆共同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

  新时代以来,全国政法系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不断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人民法院搭建在线服务平台,提供立案、交费、调解、开庭、执行等“一网通办”服务,12368热线实质办理诉讼事务,跨域立案服务网点覆盖城乡,提供普惠均等的现代化诉讼服务。

  全国检察机关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用接待窗口,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的五类控告申诉案件实行“一窗直达”。

  公安机关围绕办牌办证、道路通行、交通事故处理等群众交通出行全过程、各环节,分批次推出简化车辆登记交易、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推行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等多项改革措施。截至目前,已发放电子驾驶证2.5亿个,在北京等60个城市试点推行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为2200多万名车主核发电子行驶证,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安交管政务服务。

  成果丰硕,利民便民……一项项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释放群众殷切期盼的改革红利。

  公平正义提速

  全力守护群众安全感

  跨越历史的栈桥,迎着时代的浪潮。

  全国政法系统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与国家改革同步,与人民期待同向,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显著加强——制定实施《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内基本法规形式,对党领导政法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

  执法司法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85%的人力资源集中到办案一线,人均办案数量增长20%以上。

  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实现重塑——伴随“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办案责任制落地落实,人民法院一、二审裁判生效后服判息诉率达97.9%。

  人权司法保障取得长足进步——平稳废止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制度,依法纠正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冤错案件。

  一系列举措环环相扣,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不断夯实。

  “抓前端”遏增量,溯本清源“治未病”。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国政法系统持续建立健全法治保障,依法严厉打击社会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力守护群众安全感,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公安部专门成立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从机构力量、执法制度、侦查技术、科研培训等方面,加快推动建立系统完备的食药侦工作体系,为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突出违法犯罪提供支持和保障。

  面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成年人化、暴力化趋势,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门机构,有利于集中运用好法律赋予的特殊程序和特殊手段,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司法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刀切”执法、“粗暴执法”等问题,组织地方有关部门梳理各领域执法突出问题清单,集中开展整治和专项监督;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监督渠道信息共享,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批评建议平台作用,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以民为本,循法而行。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蓬勃生机中,来自一线的探索实践开花结果、葳蕤繁祉,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标注着法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依法治国达到的新高度,汇聚起法治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编辑】:赵怡舒
【来源】:法治日报